欢迎访问 三农在线网
2013年底,国内4G牌照的发放,不仅撬动了产业界大规模的投入产出,对于学术界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这是因为TD-LTE标准在国内除了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推动,学术界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用于研发和商用探索。
实际上,对于这种关键核心技术的演进,研究历来颇受重视。目前仍在攻读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的刘之洋研究的就是这样的领域。
在朋友眼中,他是个痴迷于技术的狂人,虽然有一些呆板,但是头脑里想着的却是影响全人类的想法。这或许是每个看过《生活大爆炸》的观众,对刘之洋这样“学术帝”的印象:他们怀着一颗成为英雄的心。
百兆速率不是产业尽头
从天津大学本科毕业后,到香港城市大学深造,刘之洋主攻的是无线通信方面的前沿理论研究。2013年是他在大学安心做学问的最后一年,接下来他将面临择业,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选择。
不过,在学校的生活,刘之洋过得比较简单。早上10点起床吃过早餐后,查看前一天运行的仿真程序得出的数据,看看别人的论文。午饭后,一部分时间用于修改程序,其余时间则做一些理论研究或者写写论文。
与生物等这样实验性学科不一样的是,通信工程所面临的实验基本上都是电脑上的数据。“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各种数学工具,可以说很枯燥。”刘之洋说,“但是在枯燥中也有成就感,比如我现在研究的系统,可以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刘之洋眼下研究的课题,是分布式天线系统项目,达到提高现有蜂窝数据网络的速率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基站设备上多根天线的放置方式,集中或者分开,怎样才能才能提高网络的速率。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数学模型,不断调整系统参数,比如用多少根天线、用多少功率发射、怎么分配发射的功率,最终使得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刘之洋解释道:“采用分布式系统,我们离天线更近了,我们的手机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发射功率来保证信号的传输,也会得到更好的续航能力。”
对于这项研究的意义,刘之洋举例道:“在几年前我们还在用200kbps速率的EDGE(GPRS的一种演进),而在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用上100Mbps的LTE。”刘之洋说,“通信行业并没有走到尽头。”
理论研究要耐得住寂寞
对于为什么会进入这个领域,刘之洋说,从小对电子工程这方面就很感兴趣,后来大学就选择了这样的专业。
iPhone的问世、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通信行业有了更进一步地发展,这也让刘之洋坚信研究下一代通信系统的价值和前景。在他眼里,iPhone掀起的智能手机热潮,改变了大多数人通过功能机打电话、发短信、玩贪吃蛇的过去。
“现在,我们越来越依靠数据流量,这刺激了世界各大运营商迅速部署4G网络。”刘之洋说,他相信未来对数据的需求还会更大,而对传输的速度也会要求更快。
为了研究如何让数据传输的更快,刘之洋在他读博的时候就选择了无线通信。然而,与那些发明创造的励志故事,或是动手操作化学实验不同的是,这样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意外”,而是延续着前人的脚步小心地探索。
“比如你研究生物学,而生物是很精妙的,人类并没有了解它的全部,所以做实验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但是我们是基于某些数学模型而来的,所以这些数据的趋势也不会脱离这个数学模型而出现很大的变化。”刘之洋说。
不过,刘之洋却懂得,前沿的研究从来不是为了解决眼下的问题而做,一项技术从科研项目到实际应用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今年国内4G牌照发放,同样令刘之洋感到振奋。他说“虽然说LTE的核心专利还是在别人手里,比如高通、爱立信,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参与到了标准的制定,也开始逐步掌握了专利。”
然而LTE的核心技术OFDM却是早在1966年就已经提出来了。通过研究者们不断地对技术进行完善,才使得这项技术在今天能够真正地运营在蜂窝通信中。要经过如此漫长的过程,中间的寂寞、躁动必须按住。
看看刘之洋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在理论阶段,只为将来的通信系统设计指出一个方向,但他已经联想到未来的生活化场景。
“我觉得将来在人员密集的地区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速率,同时也可以节省功率,体现绿色节能的要求。也许,在将来的5G系统中,会选择这个方案吧。”因此,刘之洋更期待能够继续做前沿技术的研究,但他也希望能够将这一技术带入实践。
在这个爱旅游、好奇心重、双鱼座大男孩看来,中国已经追上了发达国家的脚步,接下来的发展更为期望。“我希望我们国家可以进一步掌握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专利和新技术,在5G的研发中走在前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副产品政务信息网 snzx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