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在线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永乐镇作为融水苗族自治县粮食、糖料蔗的主产地之一,近年来聚焦糖料蔗和水稻等优势产业,通过保耕地、找人才、引科技“三部曲”,全面发展“甜蜜”事业、走好“稻香”之路,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一、深耕沃土,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永乐镇聚焦“产业在哪里发展”问题,全力守好耕地红线,盘活土地资源,确保优势产业有地可用、有好地用。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建立“镇村组”联动工作模式,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细化到组、村、人。采取“常态化落实”与“集中攻坚”相结合的方式,把政策宣传和耕地流出整改融入日常。2024年至今,累计完成耕地整改5000多亩,新增耕地1800多亩,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二是推动土地流转。结合本地产业种植规模优势,巧用“乐议新风”议事协商机制,积极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集中宣传、入户动员等方式,引导群众流转小块耕地和闲置荒地,2000余亩土地实现“小块变大块”,有效解决了土地闲置化和耕地碎片化问题,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产业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状况,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全力完善建设。一年多来,累计建设完善6条产业路,惠及耕地4000多亩;完成3个水利灌溉工程以及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降低了群众发展产业的运输成本,保障了耕地灌溉用水,提高了土地质量。
二、汇聚人才,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振兴乡村产业,关键在人。永乐镇聚焦“产业由谁来发展”问题,通过引人、育人、留人多管齐下,汇聚发展乡村产业的合力。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了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和100余户种植大户“样板”,吸引当地群众入股或参与产业发展,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增强了散种户和小型种植户的信心。二是树立产业能手典型。通过举办“甘蔗王擂台赛”等活动,树立产业发展典型,为群众提供比学赶超的目标。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学习身边榜样”专栏,宣传推介“铁娘子”等12名产业能手事迹,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三是吸引返乡人才参与。充分发挥人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激活作用,通过“党建+”模式,在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6人成为党员,并通过他们带头吸引有志之才返乡发展农业产业。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为返乡人才创造条件,先后培育乡村致富能手、领头雁等30多人,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科技赋能,探索产业提质路径
永乐镇聚焦“产业该如何发展”问题,从技术、品种、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力,推动农产品增产增收。一是引进新技术。依托甘蔗产业,探索甘蔗地套种花生、生姜等模式,建立国家科技特派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高产、高油酸花生优良品种,采用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技术,在保证甘蔗单产不降低的前提下,实现额外增收。在水稻产业方面,借助生产障碍耕地治理项目,在农业农村部门现场技术指导下,突破耕地土壤酸化治理等关键技术难题,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二是推广机械化。从犁地、耕种到收割、运输,全过程推广农业机械化。引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使用农用无人机、播种机等机械,提高产业种植、田间管理和农产品收获等工作效率,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引导14家企业(大户)以出租机械等运营方式,推动全镇农户实现机械化作业。三是引入新品种。大力推广糖料蔗和水稻优良品种,配合科学种植技术,助力农业增产。稳步推进“小区试验,大田示范”工作,积极协调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对野香优海丝等品种水稻进行测产,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助推全镇年产粮量达5000至6000吨。
作者单位: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党委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副产品政务信息网 snzx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