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在线网
甘肃农民网新甘肃甘肃日报5月13日讯 (记者洪文泉伏润之) 高原夏季的天气说变就变。5月10日下午的天祝县打柴沟,原本艳阳高照的天气,转眼间下起了鹅毛大雪。打柴沟镇大庄村旁的一间敞亮的马棚里,皮肤黝黑的村民张培庆正在给棚里的马匹添料。
青稞、豌豆、燕麦、玉米和小麦按比例配起来才是好马料。张培庆摸着马匹,眼中满是疼爱,母马吃得好,奶水就足,马驹子长得就结实。
张培庆家马棚里的母马和今年刚出生的小马驹。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摄
张培庆从十几岁开始跟着父亲走马,已经20多年。他从来没想过,走马这个儿时的爱好,能让他致富奔小康。
骑术和驯马术一直以来都是藏区男子引以为傲的特长。马匹运动又大致分为两类:四蹄飞奔称为跑马,挺胸漫步称为走马。
跑马不易,走马更难。其中,马匹前后蹄同侧起步、同侧落下的走法叫对侧步走马。要让一匹普通的马学会对侧步,不仅马要好、还要驯得对。天祝藏区特有的岔口驿马,正是最容易驯出对侧步的马种之一。
马的对侧步就好比人的正步走。张培庆笑着解释说,这是马匹最舒服骑行方式,也是走姿最帅气的方式。
一直以来,张培庆家里人多地少,山地里的粮食没产量,想出门做生意又没本钱,日子过得很艰苦。可不管日子多苦,张培庆对驯马的爱好却始终没有放弃。
儿子的执着打动了父亲张永焱。20岁那年,他给张培庆买来第一匹马,手把手教他驯马。接过父亲的马鞭,张培庆再也没放下。每天早上驯马、下午遛马,整整用了3个多月时间,张培庆的马终于走得有模有样。
张培庆秘制的马料是他养马的秘密武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摄
从那以后,除了种地务农,他所有的时间都和马在一起。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走马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收入。张培庆家虽然没列为建档立卡户,但生活并不宽裕。
要想办法致富。张培庆暗下决心。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收马的外地人,张培庆一下子开了窍:花1万元收一匹马驹,喂养训练半年时间卖到外地就能有三四千元的纯利润,这样算下来比种地收入要好,最主要的是家传的手艺也能继续传承下去。
靠驯马手艺赚钱致富。张培庆的想法和父亲不谋而合。从此,他就踏上自己的走马致富路。
2015年,张培庆驯养的一匹马卖到青海,整整赚了3万元。之后几年,依托产业扶贫,天祝县着力培育壮大特别特的岔口驿马产业,抓好保种选育,打造集岔口驿马保种选育、马术赛事、休闲骑乘、马匹交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马产业培育和马文化传播基地,促进传统优势资源转换、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农牧民持续增收。
赛马运动关注度越来越高,岔口驿马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来买马的客商也越来越多。看到机会,张培庆四处筹钱在全国各地收购优质马驹,家里的马驹从一两匹增加到十几匹。
一年下来,驯马、卖马、参赛,张培庆生意也越做越大,还在镇上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去年,张培庆驯养的一匹马以12万元的高价卖到四川,一下子让他成了县里有名的驯马明星。
品质优良的岔口驿马如今成为藏区赛马的抢手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摄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开始投身养马、驯马的行列。2019年,天祝县岔口驿马养殖户900多户,养殖岔口驿马4900多匹,建成规模较大的保种繁育场3个。马价低则一两万元,高则十多万元,经济效益可观,很多农牧民借此实现了脱贫致富。
为了让走马产业成为贫困群众靠得住、走得稳的致富门路,今年3月,当地政府专门在张培庆家门前为他平整出一片4000多平米的空地,让他在这里建起马棚发展产业。
5月3日,天祝县委县政府在打柴沟镇大庄村为全县第一批441户家庭农场经营户授牌,张培庆也是其中之一。
天祝县巴桑养殖农场。张培庆指着自家马棚前金光闪闪的铜牌说,农场的名字用的是我老婆的名字,想以此回报她这些年对我默默的支持。
政府撑腰、家人支持,这门生意没理由做不好。张培庆说,他将和妻子一起扩大养殖规模,养更多马,带动周边村镇对走马有兴趣的贫困户一起发展,过更好的日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副产品政务信息网 snzx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