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在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热点 > 正文

让视频网站少点套路,不能只靠用户吐槽

发布日期:2020-04-23    来源:    作者:

  让视频网站少点套路,不能只靠用户吐槽

  ■ 来论

  据中新网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在购买一些视频网站的会员时发现,“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竟然不一样。”人们还发现这些平台存在广告特权描述不清、涉嫌虚假宣传、默认勾选自动续费、开通容易取消难、增设收费项目等问题。

  有关视频网站的种种乱象,这些年用户的习惯性吐槽催生了不少段子,媒体也是连年报道,可最终,整体乱象依然我行我素。

  用户吐槽、媒体报道、消保委约谈都似乎“见效甚微”,难道这个问题就真的无解了?

  不得不说,在线上消费愈发成为主流的今天,视频网站服务中的种种“槽点”,其实是一个关系到数亿人的消费者权益问题。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对平台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监管来说,则理应避免其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盲区。

  事实上,视频网站目前的一些做法明显有触碰法律红线的嫌疑。如《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但目前不少平台充值会员的界面,依然只有“连续包年”“连续包月”等选项,且平台一般默认勾选“自动续费”。

  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市场生态下,有些乱象是可以通过市场自我调节来净化的。但在网络音视频领域,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正如前几天被约谈的11家音视频平台,几乎囊括了眼下市面上所有的主流平台——乱象是带有结构性和行业性的,而并非个例。

  不同于一般商品,音视频这样的线上服务性消费,一来单次金额不大,二来消费者维权门槛高,导致多数消费者只能“吐槽”,很难有效维权。在这种状况下,用户“用脚投票”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这反过来又继续加剧了网站漠视用户权益的底气。换言之,将这类潜规则的消除完全寄托于行业自发调节,其实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行业监管和相关法律的尽快落实,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和组织,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之,不能让消费者与大平台单独“博弈”。

  而对平台来说,追求盈利无可厚非,但生财得有道,目前音视频市场已拥有数亿受众,不管是用户付费习惯、用户体验要求,都远非市场早期所能比,若还是将平台的发展建立在“低用户权益保护优势”之上,对平台和行业的真正“成长”都未必是好事。

  □任然(媒体人)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副产品政务信息网 sn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93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