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三农在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热点 > 正文

一句“中国人出去”,刺痛了太多人的心

发布日期:2020-04-09    来源:    作者:

  一句“中国人出去”,刺痛了太多人的心

  ■ 来论

  4月1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山东青岛某社区,市民排队核酸检测时,有外国人插队情况。据视频画面显示,插队的三名外籍人士中,一位男子把登记表扔出门外,还声称“中国人出去”,社区人员对排队的其他人员表示希望“给个面子”。“崂山卫计官微”随后两次发文对此表示歉意,并称将调查核实,坚持中国人、外国人一视同仁原则,依法依规处置。

  在此事引发关注后,当地有关部门能及时监测到民众呼声,表达歉意、调查核实等一系列操作,契合了公众诉求。但对于外国人插队,办事人员非但不制止反而要求“给面子”——涉事基层工作人员扭曲的规则意识让人困惑。

  疫情以来,一些基层部门在提供防控管理与服务时“内外有别”的处理方式,近来被频频曝出。无论是有社区为老外提供“保姆式隔离服务”,还是有CBA外援大闹隔离酒店、凌晨3点要求酒店人员代取外卖,此前都曾引发热议。

  当然,对此类现象也不必上纲上线、过度解读,毕竟现在的我们早已不缺自信。一些事上出现的“内外有别”及“超国民待遇”等,并不代表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是某些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因此,事发后针对个案的依法依规处置当然有必要,但一些基层部门更需彻底根除“内外有别”“外人优先”的惯性管理思维。

  无论如何,基层管理部门在规则面前“看人下菜碟”,只会被人看低,同时更加纵容某些人的无礼。青岛此次事件就是例子。这位外国男子不仅旁若无人地自授特权,还大喊大叫让“中国人出去”,甚至一手夺过质疑者的检查单扔在地上——如此野蛮粗暴到无底线,是他们在家也这样,还是南橘北枳?

  一视同仁、无差别服务,是由公共服务的本质决定的,本就无需强调。任何“超国民待遇”“外人优先”,甚至“法不责外人”,都是对公共服务的扭曲。此事过后,希望有更多的基层管理者能意识到这一点。

  □马涤明(媒体人)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副产品政务信息网 sn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93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